2022年6月5日 星期日

反推 Panasonic JX900 電視機


Panasonic JX900 使用快一年,網路上除了業配文無其他,最近下一代 LX900 又出了,只能發篇反推 Panasonic 電視來平衡報導一下,順便作為之後買電視的參考。

雷點1:不知那一天、哪次更新開始開始,平均一星期要當機一次(不誇張),黑色畫面只有指示燈會變色,一旦當機只能按電視後面按鈕重開。

作為一台電視,我以為可以正常開機是合理的期待。現在只能期待那天更新後可以突然好起來。

雷點2:承上,作為一台 Android TV ,當機重開機後,竟然無法自行連接Wifi!一旦重開機後,只能手動關掉網路再打開才能連接。如果久久才當機一次就算了,現在可是不間斷的每週當機!Wifi 問題終於在最近一次更新解決了,但當機問題仍持續發生。

雷點3:操作有微妙的延遲,您只能適應它。我不知道是否要求太高,但那頓挫是極度明顯的,像是使用十年前的智慧型手機。現在我建議要買任何電視,請不要只看展示畫面,應該借遙控器來把玩一下,畢竟那才是您天天會使用的功能。

雷點4:主打有 filmmaker 模式,廣告可以用最自然的幀數播放電影,但卻不支援 24Hz 播放。

考慮上面幾個雷點,最後一點只是我不切實際的期待,畢竟這太為難一台非 120Hz 的面板。60/24=2.5,無法整除,您還期待松下有什麼魔法嗎?爬文似乎有極少數電視可以降低原生更新率變成 48Hz,達成 24 Hz播放,害我在電視剛來的時候,下載影片測試了24Hz,24Hz over 60Hz,使用一秒的快門拍攝螢幕,確認在松下電視上,這魔法沒有發生。

反觀當時的競品 Sony X85j 不只能播放原生 24Hz,甚至還可以完美支援更新率還原,可以把已經經過 3:2 pull down的第四台/網路串流訊號還原成24Hz,相較起 Panasonic 電視,這真的是魔法呀。

結論:下一台電視,我一定會挑一台 rtings 上有測試紀錄的,畢竟有客觀數據一定比沒有來得好。



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

與病毒共存的日子長得怎麼樣


我推測因為家用快篩的普及,用陽性率估計盛行率已沒有太大參考價值,因為快篩陽性的個案會浮現,但快篩陰性的個案數量並無法得知,導致真實的陽性率難以正確衡量。以下使用「每百萬人確診數 (ppm)」,來想像清零與共存的生活是什麼模樣。 

  • 台灣 (清零時期): 每天染疫人數約 0.1 - 1 ppm 間。
  • 台灣: 正要爆發的今天: 約 200 ppm

先不管高峰會到多少,這波疫情過後,所謂最後共存的生活是什麼光景呢?

  • 英國疫情:40 - 2600 ppm 間擺盪 (2021/4/17-2022/4/24)

先以解封在前面的英國為例,解封後有好幾波疫情,但在疫情的低谷,還有約 40 ppm 的確診比例。如果我們參考英國,台灣走向逐步開放、更鬆綁管制後,在非大流行期間,最好情況是每天 1000 人左右的數字。如果維持一些管制,可能會再好一點,但回不去清零時期是肯定的。

  • 美國: 40 - 2400 ppm (2021/4/17-2022/4/24)

接著是正走向解封的美國,數字和英國差不多。 就算是疫情最低的時候,也是約 40 ppm 的確診率。

  • 紐西蘭: 0.1 - 4000 ppm,目前下降中 (2021/4/17-2022/4/24)

紐西蘭之前沒有太大疫情,自然免疫的人少,這波高點到4000 ppm。但因為長者疫苗施打率很高,死亡人數非常低,後續要再觀察解封後低點大約在多少。但可以想像,如果不採取封城之類的限制,又沒有更好的疫苗,沒有什麼機制再回到疫情前的光景了。

所以,到了放下回到過去的執著後,現在的「緩著陸」,是什麼狀況呢?但考慮台灣和紐西蘭一樣缺少自然免疫的人,人口密度又高,第一波疫情達 4000 ppm (約每天94,000人) 可能是個不算非常悲觀的天花板。因為仍有疫情相關的限制措施,確診人數會被壓制,但會被壓在多少,就要看政策了。

如果說壓在約 1000 ppm 左右,每天約有2.35萬人確診,要達到陳時中推測約15%感染,大概需要 150 天,這個周期可能是其他國家的 1.5 到 2 倍。如果壓得更低一些,疫情過去的所花的時間就要更長,考驗人民防疫的耐心。從政策的角度,應該是要在醫療量能夠的前提,讓一波疫情更快過去。

但即使過去了,還是會有第二波、第三波,這是要認清的事實。當病毒已在社區,是回不去之前 0.1-1 ppm的時光的。

如果壓得更好,有沒有可能會停留約 500 ppm,每天 10,000 出頭的悶燒狀態?這樣疫情,大約等同解封的英國疫情日常,但是避免了大爆發,這也就避免了可能因為醫療資源不足導致的死亡。但壓致疫情,代表的是有限度的自由,到底其間的平衡點在哪,考慮的因素真的很多呀。


英國 7/19 後,每日確診率的發生次數 [2021-07-19 - 2022-04-24]。平均確診率每百萬人 876。

備註一下其他國家:

  • 南韓: 10-8000 ppm,目前下降中 (2021/4/17-2022/4/24)
  • 日本: 1 - 750 ppm (2021/4/17-2022/4/24)

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

再見,2021


2021 無疑是迎來改變的一年。生活多了小夥伴,轉變生活重心。隨著女兒長大,生理上漸漸穩定(終於結束半夜起來幫她翻成仰躺的日子),開始多了教養的煩惱。大人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都不容易,更何況是要陪伴並安撫一歲小孩。希望這一年可以學會方法和小孩相處。從閱讀<看見孩子的亮點>這本書,以溫柔堅定地教養開始吧。ptt 網友說得好﹔語言很細緻,要學會用正確的語言面對小夥伴,心裡要準備著很多句型,才可以在當下講出來。

工作方面,難掩球來就打、沒長遠規劃的困窘。大約在第四季開始,開始使用近期流行的長青(Evergreen)筆記法,但目前還累積不多。希望累積多一點篇幅後,能夠幫助自己的思考並增長技術知識。2022 目標一周完成一則新的筆記,或是修訂一則既有的筆記。

承認自己需要錢,是最近面對工作心裡比較好過的體悟。蔣勳在講金剛經時,特別談了金剛經的開頭﹔經文從佛帶修行人乞食開始說起,而不是從說法開始。身體力行,用謙卑的姿態,承認自己欠缺的。學會勇於投入紅塵之中,並在紅塵中隨時留意自己的心,理解情緒會帶來的後果,然後把情緒放下。畢竟人生不過就是「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」。女兒的兒歌童書就唱到: Life is but a dream。

讀書部分,沒達成去年訂定的6(實用)+6(食用),但確實有多讀幾本非實用的書籍。莫斯科紳士、沼澤女孩、游牧人生,都讓我享受許多樂趣。

身體方面,因為疫情缺乏運動,以及年歲漸長,好像乏力。直接設定目標 2022 全馬無痛完賽,以及開一團爬山。最近聽說個新說法: 當你追求享樂的時候,大腦會還給你痛苦;但當你主動追求一點點「痛苦」,大腦還給你快樂。

年度回顧總是痛苦,因為久久一次。如何每周每周讓自己保持在正軌之上? 工作方面,本來以為可以用整理周報的時間回顧,但幾乎都因為來不及出週報,導致沒有時間細想自己的時間安排是否合適,似乎要另外抉擇每周回顧的時間。例如變成周五下午打周報,周一花時間回顧,或是相反。 融合自己喜歡的事情,既然現在配備筆電,似乎可以試著在餐廳喝個星巴克邊回顧?還可以偷用一點時間想想生活。總之需要好好地覆盤。

可以的話,成為鼓舞別人(自己)的人,而不是拉低別人情緒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