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

回憶金門漫遊



有人說:讀一本書,最後請把書本闔上,用自己的話把書的內容說一遍。自己說出來的一定和書裡說的有出入,但這些出入才是真實的理解。

旅行似乎也是如此。出發前,免不了要讀上許多遊記;玩回來以後,走過的行程記憶猶新,寫下的記錄總能詳實周到,但總會覺得自己的紀錄是在重複別人的紀錄,留下過多的資訊,卻少了旅遊的氣氛。也許我們可以嘗試另外一種記錄的方式:讓時間模糊旅程的細節,把行程表闔上,讓自己發現留在心裡幾幅深刻的畫面。

金門是我爸爸的故鄉,在非常年幼時,曾全家去過幾次。我不確定那時候是不是還有燈火管制,但非常確定在伯父家抬頭看到我在台灣未曾看到過的滿天星星,那幅星空是我的腦海裡永恆的梵谷畫。記憶裡的另一個畫面是在海邊挖蛤蠣,嬸嬸把新鮮的蛤蠣快炒,那美妙的滋味是從小在都市成長的我少數的採集經驗,還吵著要挖一些帶回台灣。當時候到金門,通常是為了探親或是掃墓,並非以旅遊為目的。

再去金門就是讀研究所以後的事了。2012 年,有機會去廈門大學交流,我選擇從金門以小三通的方式抵達廈門。在回程時,正值冬至,是金門人傳統返鄉祭祖的日子,我父親帶著我來了一次記憶中儘有的父子旅行,還帶我去「吃頭」,即在宗祠內與宗親宴席,只有男人可以參加。叔公說,過去大家生活困苦,對輪到主辦吃頭的人負擔很大,女人不可參加的習慣或出於此,多少減少了主辦人的負擔。2016 年,堂哥揪團一起跑金門馬拉松,他們為了盡地主之誼,帶我走訪金門的大街小巷,讓我從另一個角度認識父親的故鄉。

食光


長大以後的這兩趟金門之旅,沒有再看到滿天的星星,但仍是一段讓人念念不忘的「食」光。說起金門食物的特色,一部分來自和台灣不同的自然環境吧。如堂哥說的,很多在台灣吃得到的食物,在金門也有,但都長得小小的。金門的花生比較小、金門的蚵仔比較小、金門的芋頭也比較小。但食物的味道似乎也濃縮在縮小的食材中,因此,金門的花生比較香、蚵仔比較鮮、芋頭也更有味道。抵達的第一天晚上,吃了當日現剖的蚵仔,後來吃了新鮮的蚵仔麵線、蚵嗲,都是回憶起來會想念的鮮甜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