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

[生活實驗] 減少手機成癮的實用方法


我的手機使用情境大概可以分成兩種:其一是主動找資料,了解有興趣的議題;其二是「衝浪模式」,即在無所事事的時候,在 PTT、FB、YouTube 上漫無目的的找尋吸引我目光的貼文、照片或影片,打發時間。
衝浪的原形可能是坐在沙發上漫無目的的轉著遙控器,而在現在這隨時可以連網的時代更加變本加厲。內容供應者與平台想盡各種方法要榨乾使用者的目光,比起電腦、電視的時代,我們也的確能更方便地找到感興趣的主題,然後在上更多時間。我們漸漸不再「主動出擊」、找尋自己感興趣的議題,更多時候,我們分心,並養成了點開 FB、YouTube上推薦或熱門項目的習慣--大數據似乎比我們更清楚什麼能引起自己注意,令我們習慣被動地被餵食大量垃圾資訊。
有時候我甚至覺得,那些得利於數位時代,讓我省下的時間與精力其實非我所有,因為最終我還是在無意義的手機/數位成癮裡全數還了回去,如同資本家因為我的勞動發給我薪水,最後也是悉數流回他們的口袋中。

本季的生活實驗,想要減少缺乏意義的手機時間,要回那些本來應該屬於我們的閒暇時光。

  1. 如果不進入衝浪模式,我會想做什麼?
    是否存在其他一直想做的事?運動、出門走走、完成一篇部落格文章、看一場好看的電影、讀一本好書、甚至給自己完整的時間好好地打電玩(在這年代,連打電動時都可能分心)?會不會每天省下一點點時間,我們就可以在真正想做的事情上,前進一點?
  2. 建立一個研究清單,空閒時善用網路做研究
    我們能在手機、電腦前做到較有意義的事情,可能是「主動出擊」,深入研究一些我們有興趣、甚至對我們的人生有幫助的題目。這些事情,小至研究慢跑路線、為想買的東西建立比較清單(例如我先前想買運動手表或是看房子時,就會花時間針對自己的需求建立比較表格)、安排理財計畫、運動計畫、旅遊計畫等等。
  3. 花時間整理研究過的主題,不再重覆
    Google 搜尋時,發現自己一再造訪相同的網頁?如果沒有把研究的主題好好梳理,下次我們又會再花時間做一樣的事情。好好為購物清單建立比較表格,我們就不用為了確認某個規格而再花時間找開箱文章。如果是安排運動計畫、理財計畫時,最後一定要決定什麼時候開始,然後去做,而非再花更多時間在網路上研究有沒有更好的方法。從做中學,永遠是學習最好的方式。

沒有留言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