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日在年底,每次過生日時都會問問自己過去這年好嗎?然後陷入「怎麼樣才算是過好日子」的不了了之裡。
多數日子裡生活是Eason的〈陀飛輪〉,前些時候我才在一只手表上看到他的真面目:飛快打轉之中,時光的巨輪便偷偷地往前一格;而在這變化飛快的年代,3G、4G、5G、AI,沒轉幾圈就是新時代。跟上時代真不像換新手機一樣簡單,有時候生怕人生打打轉,就再也看不到時代的車尾燈。
也許有沒有跟上大時代並不這麼重要,更擔心的是隨著時間過去,自己卻只有虛老:留下一副比時間更快老去的身體,以及並未更成熟圓滿的心靈。還另一種擔心是開始工作後才開始的:如果我再不好好設計自己的人生,似乎很容易地會流於物質生活的追求,並陷入人生的標準樣版,以擁有物定義人生的進度。並不是說結婚、買房、生子有何不妥,不妥的是自己是站在被動的一方,讓一切變成「不得不如此」,而非「我想要如此」。
如果可以,我想要擁有更豐富的體驗,而非擁有更多的實體,這是我一直想擁抱的人生哲學。盤點2018年,有好多次購物欲爆棚,好想要新的電動、好想要高級筆電、好想要高級鏡頭、好想要高級手機、好想要高級電子閱讀器……就不說最後我買了什麼了。好在仍有許多體驗:從2017年開始的陽台種菜日子(目前暫停中,因為東北季風吹得陽台連草都長不好)、安排課表完跑一直很想去的合歡山馬拉松、帶著舊的女友新的太太一起爬了入門的百岳以及第一次出國旅遊。未來一年,一定要安排更多好的與新的體驗,與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。
如果可以,對於生活我希望能多一些思索,並產生實際的行動。在很久以前還沒有臉書、每個人都有BBS個板的時候,我發現對我而言書寫是了解自己想法之道。那些零碎的、電光一閃的思緒,有時候連自己也不太懂,只有藉由書寫固定那些飛在空中的文字,才能更了解自己。過去寫個板時有個缺點:雖然確定自己在想什麼,卻沒有因此產生實際的行動,流於對人生的埋怨。人要成長,希望今後除了確認自己對生活的想法,也要能剌激自己產生對應的行動,主動地參與人生。
如果可以,我希望能強壯自己的身體與心靈。三十二歲的身體各種退化,以前一口氣可以拉十下單槓,現在五下不到;喝一點小酒往往頭痛一晚,就儘量少喝些吧。心靈還是不強壯,有時會陷入焦慮之中,不夠灑脫,半夜醒來就難以入眠。來年希望能維持最低標準,每週運動一到兩次,保持身體健康。用訓練身體的方法,鍛煉自己的心。